蠶豆,別名為南豆、胡豆等,是人類栽培最古老的食用豆類作物之一,富含鈣、鐵和維他命等物質,營養價值較高。我們常見的蠶豆有綠色和白色兩種,兩者不僅在口感上存在差異,在經濟價值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就有必要對蠶豆的顏色進行準確的評定。本文介紹了標準光源箱評定蠶豆顏色的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蠶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莢果為俗稱的蠶豆,是世界上第六大食用豆類作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新鮮的蠶豆可以作為蔬菜,干燥后可做糧食和飼料。中國蠶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首位,而云南省是中國最大的蠶豆主產區。蠶豆含8種的氨基酸,還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少量的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索、酶及色素等天然的復雜有機物等。此外據《中醫學大辭典》介紹,蠶豆有健脾除濕、通便涼血的功能,治療小便頻數、咳血、鼻衄有顯著療效。常見的蠶豆種子顏色有綠色和白色兩種,兩者在口感上稍有區別,在經濟價值上也不同。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科學、方便地鑒定各種食物,成為食品安全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食品的原材料(如農作物種子)在不被破壞外觀形貌的情況下很容易用肉眼根據經驗鑒別,一旦各種食品的原材料被加工成粉末后,靠肉眼判斷就很難了。傳統的鑒定方法主要依靠人的感官鑒定,即利用人的感覺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對樣品的感官品質進行檢驗與評價,包括色澤、氣味、糧食制品口感等,鑒定過程主觀意識較強,難免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因此,為了準確的評定蠶豆的顏色,就可以在標準光源箱中進行目視檢測。
我們知道光源類型會影響對顏色的觀察,1931年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根據對顏色觀察的影響將光源作出了分類。這個系統便于光源制造商進行產品的顏色認證和交流。CIE最初指明3種標準光源A、B、C,后來又增加了D光源,假定的E光源和非官方的一系列熒光,用F標定。
人工光源只是模擬或復制可見光的波長和相關特性,但是產品不僅僅會在一種光源下進行展示。在不同光源條件下,產品外觀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色調、明度和飽和度,這種情況就會造成產品比色困難。兩個物體在某種光線條件下顏色一致,而在其他光線條件下顏色不同的現象稱為同色異譜現象。有些行業稱它為“衣褲問題”,即在服裝店的熒光燈下二者顏色協調匹配,但在自然光下,衣褲顏色有明顯差異。兩個物體的這種現象稱為同色異譜或條件配對色。
在工業化的生產過程中,為了快速評定產品的顏色,往往會采取抽樣檢測的方式,對抽檢的試樣與標樣顏色進行比對。為了統一對色時的光源環境,就可以使用標準光源箱。市面上的標準光源箱往往配置了多種標準光源,包含D65人工模擬日光、F系列熒光燈光源以及UV紫外光源,具有顏色評定、色差檢測、同色異譜以及熒光物質檢測等多種功能,從而幫助企業更好的管控產品的外觀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