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光就沒有色彩,但是在不同的光源下,我們觀察到的物體的顏色是有差異的,因此為了統一顏色評定的光源環境,CIE規定了用于顏色平的標準光源。那么,標準光源判斷指標是什么?色溫和顯色性什么關系?本文為大家做了介紹,對光源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色彩準與不準都是要觀察者通過自己的眼睛來確定的,有時不同的色彩在同一個光源看起來是一樣的,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光源下看起來卻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色彩管理中必須為觀察色彩創造一個良好的、穩定的、能夠看到盡可能真實色彩的環境。理想的環境就是在晴天上午的自然光下面觀察,但對實際操作來說這又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環境,因為操作者總是在室內進行色彩管理,所以就需要用人造光源來營造一個能夠盡可能模仿理想自然光的環境來觀察色彩,這個人造光源就是標準光源。
從CIE對標準照明體和規定和標準光源的推薦中我們可以看到,判斷一個光源是不是標準光源主要的兩個顏色指標就是色溫和顯色性。色溫是衡量光源色的指標,應用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另一個判斷光源是不是標準光源的指標就是顯色性,而顯色性是衡量光源視覺質量的指標。假若光源色處于人們所習慣的色溫范圍內,則顯色性應是光源質量更為重要的指標。這是因為顯色性直接影響著人們所觀察到物體的顏色。
色溫和顯色性是影響光源色彩還原能力最重要的兩個指標,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色溫和顯色指數(一般為5000K或者6500K色溫,95%以上的顯色指數)的光源才能夠被稱為標準光源。
光源顯色性和色溫是光源的兩個重要的顏色指標。色溫是衡量光源色的指標,而顯色性是衡量光源視覺質量的指標。假若光源色處于人們所習慣的色溫范圍內,則顯色性應是光源質量的更為重要的指標。這是因為顯色性直接影響著人們所觀察到的物體的顏色。對于顏色檢測行業來說,人工光源顯色性的高低,直接影響被測試樣品顏色評價結果。因此,CIE標準光源的對顯色性有著嚴格的要求,標準光源箱中必須使用色溫、顯色指數等技術參數合格的人工光源。
光源的色溫與顯色性,從本質上說,都是由它的光譜能量分布決定的。以日光為例,日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多種顏色的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日光照到某一種顏色的物體上,物體將其他顏色的光吸收,而將這種顏色的光反射出來。比如,藍布受日光照射后,就將藍光反射出來,并將其他光吸收,因此人眼看到的這塊布是藍色的。由于日光本身包含了各種顏色,再加上各種物體對不同的光的反射性能不一樣,所以大自然在日光照射下就顯得五彩繽紛。鈉燈則不然,鈉燈發出的光主要是黃光,當黃光照在藍布上,藍布將黃光吸收,藍布雖然能反射藍光,但鈉燈發出的光中基本上沒有藍光,也就談不上反射藍光了。因此在鈉燈照射下藍布就變成黑布了。鎢絲燈的光譜能量分布是連續的,各種顏色都有,因而有較好的顯色性,但其輻射能量分布偏重于長波方面,整體上看來光色偏紅偏黃。
然而,光源的色溫與顯色性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相同色溫的各光源之間的顯色性差別可能很大,相同顯色指數的各光源之間的色溫差別也可能很大,各種色溫的光源都可能有較好的顯色性,也可能有較差的顯色性。如:鎢絲燈色溫低,顯色性好;高壓鈉燈色溫低,而顯色性差;馬路上的高壓汞燈,從遠處看它發出的光既亮又白(色溫高),但被它照射的人的臉色卻象抹了一層青灰色(顯色性差);而高壓缸燈,發出的光亮白(色溫高),燈下的顏色也不失真(顯色性好)。
在顏色復制中通常是將復制圖像與原圖像進行比較來判斷色彩的一致程度,從而得出復制圖對原圖真實再現程度。雖然在復制過程中,盡量采取定量指標來避免人為因素對圖像一致性的影響,但人眼的觀察對圖像復制來說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顏色復制過程中控制人眼對色彩觀察的誤差是非常必要的。光源和相關觀察條件的不同,每一種材料的顯色方式也存在著差異,這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圖像顏色最終結果的判斷。為了避免色彩復制效果的誤差,在顏色復制過程中使用穩定的標準光源觀察環境對顏色復制就顯得十分重要。
標準光源觀察環境是指配置的光源具有5000K或6500K的相關色溫,且一般顯色指數Ra大于90,光源照射區域內的照度或光源光照面的亮度滿足顏色觀察要求,其照度或亮度均勻度不低于75%,沒有其他顏色干擾的觀察環境。想要營造出標準光源觀察環境,就可以應用標準光源箱。
標準光源箱是能提供模擬多種環境燈光的照明箱,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所使用的標準光源不同,因此就有滿足不同行業標準的各種型號的標準光源箱。一般情況下,標準光源箱由電器箱、箱壁、工作臺等部分組成,電器箱內頂層裝有不同類別的光源燈。箱壁可防止外來強光侵入,以防影響評色效果。工作臺供放置評級試樣和灰色樣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