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色燈管是標準光源箱的核心部件,它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可用于對色的標準光源。那么,對色燈管的發光原理是什么?對色燈管對人體有害嗎?本文對對色燈管的發光原理及對色燈管的危害做了介紹,對此對色燈管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對色燈管的類型包含白熾燈、熒光燈、LED多種,不同種類的對色燈管發光原理是有區別的。
1.白熾燈發光原理
熱輻射是由于物體內部粒子熱運動引起的一種現象,并且溫度越高其熱輻射強度越大。通常,在溫度低的時候熱輻射產生的為紅外線,當溫度達到500攝氏度時產生暗紅色的可見光,而當溫度達到1500攝氏度時能發出白熾光。白熾燈就是根據熱輻射原理制成的電光源,因此是靠電流加熱燈絲而發光的。由于燈絲工作在熾熱狀態,因此被稱為照明白熾燈。
2.熒光燈發光原理
日光燈正常發光時燈管兩端只允許通過較低的電流,所以加在燈管上的電壓略低于電源電壓,但是日光燈開始工作時需要一個較高電壓擊穿,所以在電路中加入了鎮流器,不僅可以在啟動時產生較高電壓,同時可以在日光燈工作時穩定電流。
3.LED燈發光原理
LED也被稱之為發光二極管,它的體積極小并且很脆弱,不方便于直接使用。于是設計者就為它添加了一個保護外殼并將它封存在內,這樣就構成了易于使用的LED燈珠。
從物理學角度來理解:當電流通過晶片時,N型半導體內的電子與P型半導體內的空穴在發光層劇烈地碰撞復合產生光子,以光子的形式發出能量(即大家看見的光)。
正規的對色燈管對人體幾乎是無害的,所以廣大對色員不必過于擔心。但是,有些不正規的對色燈管,由于品質問題,在使用時還是對人眼有一定的刺激。
1、色溫過高
如果對色燈管色溫過高,不符合標準光源的相關要求,人們長時間在高色溫光源下觀察,就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對眼睛產生一定的危害。
2、顯色指數過低
光源顯色指數如果達不到要求,我們也就難以分辨出待測物體的顏色,并且長時間在低顯指的環境下工作,也容易使眼部疲勞,危害眼睛健康。
3、穩定性不足
低質的對色燈管,容易出現光線波動的情況,若在切換時出現一閃一閃的狀況,也會刺激觀察者眼睛,使得觀察結果不準確。
1.頻閃
頻閃是由于熒光燈使用交流電,在電流換向時發生短暫的、不易察覺的閃爍。其發生頻率為交流電頻率的兩倍,即100Hz。燈光的忽暗忽明使得睫狀肌不斷收縮與放松以適應環境。長時間不斷的緊張運動使得睫狀肌疲勞,眼睛出現酸澀、疼痛等癥狀。
2.次聲波
熒光燈鎮流器在工作時內部會震蕩發出次聲波。次聲波是一種人類無法覺知的波段。長期暴露在次聲波輻射下會干擾人的神經,產生頭暈、惡心甚至沮喪等癥狀。
3.汞污染
汞作為熒光粉發光的必要中間媒介普遍存在于熒光燈中。長時間工作會使熒光燈溫度升高,汞蒸氣逸出。汞元素不僅對土壤及水體造成巨大不可逆的污染,同時也影響人體的健康。汞作為重金屬的一種,會引起汞的慢性中毒。臨床癥狀為頭暈、健忘,嚴重者甚至出現輕微震顫。
4.藍光
藍光為三色光之一。由于熒光燈的這種特性造成了光譜分布不均勻的結果。其中藍光、紅光和綠光強度各占三分之一,導致相比較一般光源的藍光強度過高。藍光為可見光中能量最高的波,其能量可以穿透角膜和晶狀體,直接對視網膜造成危害。藍光長時間照射會引起眼睛干澀、流淚甚至黃斑區病變,進而導致視力下降。
答案是不可以!
普通熒光燈管的使用壽命是以燈管點不亮而終結的。但標準光源燈管由于內部構造與普通熒光燈管不同,當它使用了2000小時后,色溫、顯色指數以及亮度開始下降,此時盡管燈管仍能點亮,但卻不能作為標準光源使用,必須及時更換之。
并且有些特殊的對色燈管標準光源對人體是有危害的,比如UV 紫外燈光源(Ultra-Violet)波長:365nm 功率:18W。
其實,燈管的壽命周期不僅受限于累積使用時間,還受到開啟次數的影響。要延長燈管的使用期,我們可以在對色燈箱的開啟次數上下功夫。若某一時段(如一小時內)需要多次使用對色燈箱時,則不要反復關閉和開啟。因為燈管啟動點亮一次,在其使用壽命的影響上,相當于連續使用一小時左右。當然,如果較長時間不使用,則應關閉對色燈箱電源。另外,在非必要情況下,盡量避免在多種光源間反復切換,以延長燈管的使用壽命。
當燈管累積使用時間超過其設計的有效期限,或燈管兩端發黑時,應及時更換同規格的新燈管。一般的商鋪不能供應標準光源燈管,這時我們需要到專業的供應商處購買,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聯系麥克卡羅(中國)客服購買。